
“做老师,挺幸福的。”文学与历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友洪说。
每一步 都算数
当下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在李友洪身上印证着这样一句话。
“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张先华老师跟我们说‘为增长学识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我当时没放在心上,觉得大学就是用来好好放松的”。李友洪刚刚进大学时对自己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划,一直到大三他才坚定了做老师的理想。但没有清晰目标并不代表踌躇不前,虚度大学光阴。如果说当时的他在学习上用了四分功,那么他在实践上就用了六分功。
李友洪说:“我大一大二时参加爱心包裹志愿活动,在大街上募捐款,募捐到的钱会捐给贫困山区或者是灾区的小学生。刚开始时很不好意思向陌生人开口,那天下午我没有募捐到一分钱。但我特别想为那些山区和灾区的孩子尽一份力,我就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学习,慢慢跨出第一步。我记得筹集最多的一次是50块钱。参加这项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交流沟通。所以,现在在各个场合中,我都能和别人聊得来,不会怯场。”
有些话初闻不知其中意,知其意时自己已经成为话中人。渐渐地,李友洪明白张先华教授说的“为增长学识走进来”的深刻含义“只有在大学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道路中才能行稳致远。”
之后,他积极竞选校内各部门干事、负责人,组织活动,参加各类竞赛等。“这些活动真的很能锻炼人,提高我的各项能力。”“当时只是想着多参加一些活动,慢慢地积累了很多经验,获了很多奖,在评优评先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参加活动时锻炼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让我在旺苍博骏公学实习时很顺利地和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在李友洪看来,没有目标的时候,就先埋头充实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会在之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时间回馈给你。这时,成果比目标快一步到来。
仰望你 成为你
有幸得遇良师,也想成为良师。回顾大学四年,李友洪说郭琼霞老师对自己帮助很大。他在大二那年第一次参加师范技能大赛,当时“菜鸟”初飞,意外不断,幸好遇到郭老师并得到她的帮助。
当时,李友洪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又参加了其他活动,没有时间好好准备试讲。当他看到台下三位严肃的老师时,站在台上的他很紧张,没有把控好时间,当计时员提醒他只有最后一分钟时,他准备的配乐朗诵还没有放出来,当时就着急了,可是人越慌事情就越办不好,音频就一直点不出来。这时一位老师出声帮他解了围:“没事,不用放也行。”这就是郭琼霞老师。
“后来大三,郭老师担任我们的教法老师,她是一位很负责且有经验的老师。记得我们参加我们学院的教学比赛时,我们想好了主题之后联系她帮我们修改,那时正处元旦假期,在我们以为得不到回复时,她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我们的题目‘品人间之美,抒内心真情’也是和郭老师反复交流很多次才确定下来,经过她的指点,我们进步很大,这也是我获得文学与历史学院大单元教学二等奖的重要原因。”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李友洪穿的比较随意。比赛结束后,郭老师跟李友洪说:“这么严肃的场合,你穿的这么随意,会让老师觉得你不重视。你穿得正式一点会是一个加分项,要注重细节。”此后,只要是正式场合,李友洪在赛前都会将自己打理整齐。
郭琼霞老师继续耐心地指导李友洪,她不仅指出了大纲中的具体问题,还鼓励他积极思考如何改进。她温和地说道:“论文的结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逻辑性和连贯性。你可以试着从整体上重新梳理一下思路,看看如何让每个小标题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接着,郭老师进一步建议道:“在参考文献的选择上,期刊论文固然重要,但硕士论文往往更系统、更深入,尤其是那些与你研究方向相近的论文,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你可以多花些时间去阅读这些论文,看看别人是如何组织和展开论述的。不要怕犯错,论文写作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你现在发现问题,正是进步的开始。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和改进,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一份优秀的毕业论文。”找到了写论文的方式方法,李友洪的论文进步飞速。
郭老师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给予了李友洪很大的帮助。当想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在李友洪的心中萌芽时,他就将郭老师当做自己逐梦路上的标杆。他说:“我想成为一名很负责任的老师,就像郭老师一样,不光要让学生们表面认同你,还要让他们心底里信服你,尊重你。”
知不足 求上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乾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李友洪一直坚信的格言。他认为一名老师需要这样的品质。
2023年7月暑假,他在凉山喜德县向阳中学支教时遇到一群真性情的孩子,在这个教育环境比较落后的地方,有些孩子很调皮,会在晚上搞恶作剧捉弄老师,有些孩子会在玩游戏时耍小聪明,但同时他们学习也很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当时李友洪和同学们去支教时,孩子们已经完成了期末考试。但住校的孩子还是会在早上5点钟左右起床早读,晚上熄灯后开着小台灯刻苦学习。“我也来自凉山,也深知读书学习的不易,看着他们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强烈改变命运的决心,我希望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让他们的刻苦有所回报。”
相处久了后,李友洪真切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与善良。他们会将仅剩的零用钱买自己平时不舍得吃的东西,再小心翼翼地送给老师,当他们看到老师吃着自己送的东西时会高兴得蹦蹦跳跳。在欢送会上,一个孩子讲述了每个支教老师在支教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字字句句都触动着支教老师的心。当他满含热泪地说出“希望老师们能再次回来”时,支教老师们擦拭着眼泪被孩子的纯真所感动。
这段支教经历让李友洪更加坚定了做老师的决心。他想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真的,做老师挺幸福的,你讲的知识被学生吸收就很满足,很值得。”

李友洪在向荣中学支教
后来,李友洪去旺苍博骏公学实习,当他给学生们讲课时,发现有时候理论和实践并不能结合起来,比赛和模拟上课训练和真刀真枪的实干也很不一样。班级之间水平参差,上课时学生的反应都让李友洪思索着如何更好的讲好一堂课。一次他给学生们讲鲁迅的《社戏》,让学生们划分自然段,有一个偷豆和吃豆的段落,他抽问的一位学生为什么把这两个本应该划在一起的两个自然段拆开时得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答案。“当时我知道这两个自然段不能放在一起,但是我讲不出来,不能说服学生,然后我就反问那个同学‘这两个自然段不能放在一起吗?’然后那个同学就立马改口说能。”下课后李友洪和他的指导老师交流,指导老师告诉他“你不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你应该说的是,偷豆是为了吃,这样子过渡才自然,所以偷豆和吃豆这两个段落不能分开。”这也让李友洪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他如今准备考研,“通过深造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渊博,更专业,更能胜任一名教师。但在准备考研时,真的很枯燥,我认为考研是需要信仰的。”
那你的信仰是什么呢?
“做一名老师,我的信仰就是做一名老师,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克服一切困难。”

李友洪在旺苍博骏公学实习
李友洪,文学与历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1次、二等奖学金2次、三等奖学金1次;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第十四届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四川赛区“三等奖”、“建行杯”第九届绵阳师范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金奖”等。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时长171.9小时;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所在团队获校级“优秀团队”表彰;担任校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自强社资助育人实践部副部长。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熊承芳 编辑:张杰 审核: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