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定西,是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环境恶劣。尽管如此,勤劳朴实的陇中儿女持续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精神,脱贫攻坚、奔赴小康。7月18日,“红色溯源团”就来到了甘肃省定西市,先后探访了定西精神纪念馆、定西市城市展览馆,学习感悟“定西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在定西精神纪念馆,团队成员们认真观看展览,深切体会到从“苦甲天下”到振兴热土的不易巨变。一直以来,定西市都位于黄土高原西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丘陵沟壑地带上,由于过度开荒,加上耕作技术落后,群众生活非常艰难,长期陷入缺水喝、缺饭吃、缺衣穿,吃粮靠供应、喝水靠拉运、花钱靠救济的“三缺”“三靠”境地。穷则思变,历经20世纪70年代的救济式扶贫、80年代的三西扶贫建设、90年代的脱贫攻坚战和新世纪的产业化扶贫等几个阶段,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纪念馆以生动的文字、珍贵的实物、真实的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定西脱贫历程。昔日贫瘠荒凉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变化最大,扶贫开发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缩影。
定西扶贫开发的步步探索,在成员们心中扎“根”铸“魂”。通过一代代的接续奋斗,这片严重缺水的旱塬渐渐变成了一片希望的田野。定西人在艰苦奋斗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苦”定西精神,并一代代薪火相传: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而形成的“大坪精神”;有几辈人梦想“浩荡洮河润陇中”而形成的“引洮精神”。劳动人民用志气、骨气和底气同命运不屈抗争,是“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生动实践写照。
随后,团队成员们来到定西市城市展览馆,展馆通过宏大的场景、详实的资料、精心的构思、高科技的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定西的历史文化底蕴、扶贫发展历程、建设成就和未来愿景。

定西八十年代以前以“苦”出名,九十年代以“干”出名,进入新世纪后以“变”出名,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了“基础好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兴起来、发展快起来、城市靓起来、工业强起来、山头绿起来、生活富起来”的显著改善。当前,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定西正大力发扬“感恩创新苦干、勇毅追赶奋进”的“新时代定西精神”,为“三苦”精神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定西精神”,以学促“行”、以思促“进”、以悟促“成”。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追求“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境界,起而行之、勇挑重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文:唐启星、倪妍静 图:影视编辑部 审核:禹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