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师人物

【榜样学子】胡国兰:让汉语的种子播撒全世界

发布者:陈佳冉 阮宏杰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4-11-26 14:54:34  浏览:

2024年11月7日下午,我们在学校的自习室里,见到了正在准备考研胡国兰。见我们到来,她满怀笑意地站起身来欢迎我们。她的桌子上堆满了专业书籍,随便翻开一本,里面做了满满的笔记,字迹工整且清晰。她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向外的索取,而在于内心的建立”。

胡国兰是文学与历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1级的学生,当谈及扉页上的那句话时,她说:“我十分崇拜史铁生,不仅仅是被他文章中充斥的宿命感折服,更为他倔强不屈的精神世界而感动。正如功夫熊猫中的一段话‘我们总是患得患失,太在意从前,又太担心将来。昨天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而今天是天赐的礼物’。比起一味地向外索取,我更倾向于向内探寻,只有建立起一个内心强大的自己,才能直面人生中遇到的任何挫折。”

播种:将希望的花播撒在教育者的心田

2021年7月,正值高考填报志愿,胡国兰关注到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合作紧密,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持续拓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现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来华的外国留学生接踵而至,世界对汉语的需求与日俱增,学习汉语已成为一种风气。国家选派了大量优秀的对外汉语老师,前往世界各地教授中文、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以其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的课程内容深深吸引了胡国兰。于是她在国家需要与自身兴趣充分结合的基础上,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顺利进入了绵阳师范学院。

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上,熊晓霜和王学文等老师作了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分享。她们详细地分析了专业的发展规划和职业走向,也强调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证书和技能。同时,老师们还分享了自己在海外教学的丰富经历以及跨文化实践的有趣案例。作为大一新生的胡国兰被深深吸引,这次分享加深了她对该专业的认识,使她内心行驶的方向一点点清晰。

“语言”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根本所在。胡国兰在汉语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展了自己诸多外语技能。她不仅自学了英语、日语、法语,也结合专业课程学习了泰语、韩语。胡国兰表示:“我学习的还只是皮毛,要想更进一步掌握这些语言还需要花更多功夫刻苦地练习。”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胡国兰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反思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她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她持续丰富自己的特长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学习了书法、油画、跆拳道等等。胡国兰每到假期都会提前做好规划,利用假期时间做志愿服务。大学三年,她先后参与了南郊机场防疫、关爱弱势群体、春运暖途客运站等几十项志愿活动,“志愿四川”平台累计服务时长达171小时。胡国兰不断积累、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大三成功考取了国际汉语教师和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并顺利拿下全国汉教比赛二等奖。她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对未来满怀憧憬,大学的时光让一颗汉语教育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胡国兰的内心深处,期待有朝一日盛开时,闪耀四方。

生长:种子蓄力生长,终有破土时

2023年是绵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申办硕士点的关键之年,文学与历史学院全院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学院为此加大了管理力度,学生积极参与对外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其中胡国兰带队参加了“中学西渐”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在激烈的角逐后,团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佳绩,打破了学校近年在该比赛零获奖的记录。这一成绩的取得无疑给正在申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的学院带来了好消息。

“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胡国兰回忆说。本次大赛共有174支高校参赛队伍,初赛的任务是语法点设计、试讲以及制作教案。时间紧、任务重,胡国兰小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观摩了线上教学视频中的大量优秀教学案例,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学,只为设计出更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外国学员一遍又一遍地录课。”尽管准备过程很辛苦,但团队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虽然有着初赛的经验积累,但决赛的更高要求,团队一时间陷入困境。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备课的过程十分困难,于是胡国兰主动承担了说课、授课和中英文问答的任务。决赛是线下教学,胡国兰小队选取的语法点是课文中的“把字句”。在备课中,胡国兰和团队不断讨论、交流,在语法点讲解方面,她一方面查阅了大量论文,扩充相关知识,提高教学语法和句例设计的精准性;另一方面,为提高同学们的课堂专注度,胡国兰重新总结了实习经验,敏锐地意识到直接将语法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授课方法也许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为大多数外国学生并不具备在短时间内直接将语言与现实经验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也就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情景教学也许是更好的策略”,心里这样想着,胡国兰向团队提出了选择情景教学的意见,团队成员统一认可。但在选取情景教育题材时,团队却在制作月饼和茶艺二者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最后在王学文老师的建议下,团队选择了后者,因为王老师认为茶文化更能体现中国特色,茶壶饱满,有包容四海之意,茶香清香,又有高雅之意,是中国文人的典型表现。将把字句融入其中,贴切且形象。

“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我认为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付出。记忆最深的就是在模拟授课的时候,受邀听课的老师们纷纷为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耐心指导我该如何优化。正是在一个个细节把控和难点突破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打磨,我才能在比赛时做到从容不迫。”

丰收:果实终将悬挂于金秋,一切的汗水终将迎来收获

汉语是世界上公认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很多外国学习者常望而却步。如何让外国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汉语,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思考的,也是贯穿胡国兰未来奋斗事业的重要命题。

胡国兰因本次大赛的机缘,通过面试来到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在实践层面对汉教专业有了新的认知和理解。胡国兰承担了公司的线上教研任务,先后教授了来自英国、法国、俄罗斯、安哥拉等国家的学生,教学时长累计60课时。每一次的授课不仅深化了自身的汉语语法知识,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体验。胡国兰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备课时仔细思考、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难点,在教学中有所侧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文化内容,结合他们的特长爱好,为学生拓展大量有趣的中国文化知识。高质量的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课后收到了广泛好评。

胡国兰骄傲地说:“看到学员从一开始的茫然,被动地跟着老师重复练习到自己能主动思考,输出汉语句子,再到课后主动学写汉字并向我展示时,我感到成就满满。”她的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学生,尽管工作繁忙,却总会抽出时间学习汉语。“有时他的上课背景是公园,有时是会议室,最后他还邀请他的妻子和孩子一起加入了我们的中文课堂,学习更多汉语知识”。每一次的教学都让胡国兰感受到汉语国际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社会意义。

“我们或许都是他们学习中文道路上的一次‘邂逅’,今后他们会遇见更多热爱中文的同行者、更好的老师,陪伴或带领他们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但我想说的是,我很荣幸能成为他们打开神奇东方世界大门的引路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让他们有所收获,同时能够了解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我的使命所在。”胡国兰说。

一切的努力在今年金秋收获。胡国兰经过初审和答辩,在今年秋季成功获得国家奖学金,绵阳师范学院也成功申办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今年也恰逢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长路漫漫亦灿灿,努力或许没有模样,但一定有方向。“今日的成就只是自我成长的见证,是人生长河里的一个里程碑,我将继续怀着那份挚爱,秉持着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继续前行。”

最后,胡国兰对学弟学妹们寄语:“别迷茫!要行动!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好大学有限的时间,勇敢挑战、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充实自身、增强本领,成为国家社会的可用之才。我们最终也都会奔赴不同的地方,为国家、民族的事业不断努力奋斗。”

“在奋斗之路上,希望所有人都有归宿,都能到达梦想的彼岸”。在采访的最后,胡国兰这样说道。

胡国兰,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文学与历史学院2021级8班学生。绵阳师范学院15期青马工程班学员、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创业俱乐部副部长、文学与历史学院2021级第8团支部书记。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5次专业一等奖学金、竞赛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获评绵阳市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校军训优秀学员、优秀学生干部、团校培训优秀学员等;获绵阳师范学院互联网+金奖、“挑战杯”校级二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省级立项、第6届“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团体赛二等奖、同花顺反诈知识竞赛一等奖;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英语四六级、普通话二级甲等、计算机二级、硬软笔书法中级等技能证书。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陈佳冉 阮宏杰 编辑:樊子麾 审核:陈强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