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师人物

【榜样学子】罗茂源:以青春热血,绘人生画卷

  发布时间:2024-12-05 09:36:01  浏览: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在人类文明的浩瀚宇宙中,奉献精神永恒地散发着光芒。它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而是持久照耀的灯塔。从远古时期的部落互助,到现代社会的慈善公益,这颗恒星的光辉始终引导着人们跨越私利的鸿沟,走向博爱的彼岸。

献血中的生命接力

在罗茂源的个人事迹中,比起他数不清的获奖经历,他的社会实践更让人感到惊叹:自2020年开始,他累计献血70次,共计27900ml。此外,他还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骨髓)志愿者库。27900ml血相当于什么呢?它是6-7个成年人的血液总和,约56瓶500ml矿泉水的容量,足以装满一辆小型水车。这样的血量可以为上百位急需输血救治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仿佛是一座生命宝库,随时准备为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谈及如何将志愿献血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时。罗茂源说,其中既有偶然的契机,也有主动的选择。他第一次献血是在2020年初疫情封控时期,当时达州的血库告急,很多志愿者被封控在家,而自己的居住地则距献血站较近。没有过多犹豫,罗茂源当即决定前去献血。也正是在那段时间,他无意间看到恩师发了一则补充血库的朋友圈,由此受到激励与感动。此外,儿时的经历也在罗茂源心中播下奉献的种子。他小学五年级时因身体不好时常住院,在病房里遇见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生命却在倒计时的孩子。后来,他看见孩子的父母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那时,他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直到长大成人,每逢家乡需要志愿者补充献血,他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起初,罗茂源妈妈很担心他的身体,直到做完体检,他发现自己的血小板含量过高,适当献血反而对身体有益。他的外公和舅舅对此也非常支持,他们对罗茂源说:“只要身体能承受,就可以做下去”。

在献血这条路上,有一位前辈给罗茂源留下深刻印象,尽管他们只有一面之缘。刚来绵阳上学不久的罗茂源去献血时,这位前辈正在献血站做志愿服务。前辈告诉罗茂源献血流程,询问他是否第一次献血。“不是,我在其他地方献过,现在在这里上大学。”“好,那注意事项应该都清楚。”随后前辈领着他进入了献血站。当时两人的见面只是平平淡淡,没有给罗茂源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当他再一次来到献血站时,听闻这位前辈去世的消息:在弥留之际,前辈做了最后的决定——捐献他的眼角膜。2023年下半年,罗茂源正在准备四川省主持人大赛,主题是“奉献”,于是罗茂源便想从这位前辈出发,让更多人了解他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直至负责赛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团队沟通时,罗茂源才得知这位前辈的名字和他生前的事迹。罗茂源用了很长时间调研采访,收集了大量资料和信息,最终郑重地在自己的主持词里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好人就在身边”。这是一首歌曲的名字,虽然歌词内容质朴纯粹,但其中一句歌词“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大叔阿姨”却是这位前辈生动而又真实的写照。

拼搏中的荣耀征程

罗茂源刚进大一的时候很忙碌,除了承接配音方面的任务,校内还有三个部门——愚谷工作室、配音俱乐部和校党委组织部的工作等着他处理。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活动和比赛。罗茂源基本上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常常卡着宵禁点回到寝室,简单地洗漱后还需继续完成手头上的工作直到深夜,第二天又是一早出门。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各种活动上,有时甚至会占用上课时间而无暇顾及学业。如此忙碌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为他的期末考试担忧。出人意料的是,罗茂源取得了学业成绩和综测成绩双第一。他说自己会将专业书籍随身带着,有时会拿出来看看,复习周则全身心投入。或许是罗茂源有过复读的经历,他对学业成绩格外看重。同时,在朋友们的鼓励之下,罗茂源无论比赛多忙,都会抽出时间进行复习。

在参加过的诸多比赛中,让罗茂源印象最深的是四川省青少年朗诵大赛。因为时间紧急,罗茂源和一同参赛的同学没有来得及向指导老师征求意见,自身也没有参赛经验,甚至连排练也是匆忙地走走流程。由于前期准备不足,正式比赛时四人频频出错,甚至出现了忘词的情况,最终被台下老师叫停。这场比赛当然是失败的,虽然四人都预料到这个结果,但被老师叫停的一瞬间,他们还是感到沮丧。

自那场比赛之后,罗茂源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赛前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充分准备。证明自己的机会很快就到了:张浩老师在课上提到一个比赛,罗茂源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成果。当天他就写好了初稿去找张浩老师交流想法。经过反反复复地沟通讨论,历经了无数次增删改易,终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版本。张浩老师看过后表示很满意,认为进行形体训练的时机已经成熟。每天晚自习后,罗茂源都会到小路上反反复复练习,想象自己就站在舞台上,考虑如何用肢体语言表达情绪。直至练到口干舌燥,路上已无人走过,他也仍不舍得离开。有了这样的反复训练,罗茂源的信心逐渐累积,实力也慢慢提升,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传承中的精神赓续

对罗茂源来说,大学里有两位让他印象深刻的老师,一位是自己的专业老师张浩老师,另一位便是在很多比赛中都对自己给予过帮助的游媛媛老师。罗茂源回忆起与这两位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让他再次点燃他的热爱是大一军训结束时游媛媛老师的一次讲座。

“游老师那天晚上穿着很正式,化了精致的妆,头发也精心打理过。演讲开始,游老师侃侃而谈,眼神明亮而坚定,讲得投入时,她情绪高涨,语速也逐渐加快。结束后,游老师出了一身汗,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她对播音主持专业浓浓的热爱。”那一晚游老师在讲台上身姿挺拔、仪态万千,自信的模样仿佛是一束火炬,重新燃起了罗茂源对播音主持的热爱,让他对这个专业有了新的理解和向往。

如果说游老师点燃了罗茂源心中的那根蜡烛,那么张浩老师便让这根蜡烛燃烧得更旺。

2023年的中华经典诵写奖系列“诵读中国”比赛是罗茂源心中最遗憾的一场比赛,回忆起参赛经历,罗茂源说自己是奔着传承去的,因为张浩老师曾获得该比赛的国家一等奖,于是他也想取得国奖第一,将这个荣誉延续下来。团队五个人为这个比赛提前一年准备,前半年找作品划分台词,后半年进行排练。一整年的时间里,罗茂源无数次找到张浩老师询问建议,根据建议再不断修改调整,只为了让其中的每句话都更加完美。反反复复打磨台词,反反复复练习走位,精细到研究每一个标点符号,仔细思考形体表达是否还有不妥之处,但最后名次出来却并未达到预期。作为这次比赛的负责人,罗茂源盯得最久,想得最多,也是痛得最多的人。张浩知道他为这次比赛全身心投入却没能如愿,专门空出一天时间找到罗茂源谈话。“这个作品是我带过的最好作品,你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影响你对这个专业的热爱程度。没能如愿,我很遗憾。但大家需要做的事情是顺着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那天他们谈了很久很久,罗茂源也渐渐走出失利的阴霾,把目光放在未来。

谈及未来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罗茂源回答说他想成为一名教师。自己从高考结束后就一直在做艺考助教,后来在播音主持这条路上遇到那么多照亮理想、给予支持的老师,或许正是受到这些老师的影响,罗茂源希望也能像曾帮助过自己的恩师一样,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不仅在学业上提供指导,也能做同学们的知心人。

在去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备赛阶段,身为大一新生的李昕泽找到罗茂源请求一起组队参赛。罗茂源说,当时李昕泽找了三四次,自己都因分身乏术拒绝了他,但还是在最后时刻主动找到了李昕泽。至于为何做出这样的改变,他说,对于这个比赛,他也许做不到最好了,但是这个男孩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如果能将自己的比赛经验传递下去,那么这个男孩会获得除了奖项之外的更多成长经历。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李昕泽最难忘的是他们一同在愚谷工作室,练习《太阳吟》中的一句词:“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罗茂源指导李昕泽尝试调动身体以感受台词的节奏和韵律,想象自己正在太阳下,体会主人公的情绪起伏。一次次的排练让李昕泽收获颇丰,也让罗茂源感受到将自己的所思所悟传递给他人的快乐与满足。教育根植于爱的土壤,以爱育爱,方能育梦成光。

人生如炬,他还将照亮更多人。

罗茂源,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1级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剧本大赛省级一等奖、四川省德艺双馨省级一等奖、第五届诵读中国四川省省级二等奖、第四届诵读中国四川省省级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国家励志奖学金、绵阳市三好学生一次、校三好学生两次、校专业一等奖学金两次、校专业二等奖学金三次。积极参加一系列爱心献血实践活动,自2020年开始累计献血70次共计27900ml,并于2021年10月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骨髓)志愿者库。就读期间荣获2020—2021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022-2023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中国造血干细胞(骨髓)入库志愿者荣誉证书、四川省无偿献血特别贡献奖。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邓依然 编辑:樊子麾 审核:陈强 张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