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在“田家炳杯”第十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1名选手参加比赛,10人入围决赛,入围决赛的选手人数全国第一。经过激烈的角逐,5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位居川渝第一,全国前列。
学校从2014年开始准备并参加此项国家级赛事,该赛事着眼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全面检测。旨在通过比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推动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先进教学理念、扎实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后备力量。学校连续十年积极参加此项赛事,不仅在竞赛成绩上屡获突破,更积累了丰富的师范教育经验与心得。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高效精准的备赛工作。本次比赛,学校在11个组别均有选手参赛并获奖,竞赛成绩实现整体提升,这一成果的获得首先得益于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教师教育实训中心主任、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艾虹介绍,针对教学技能竞赛工作的准备,二级学院主要负责选手的选拔、培养并给予专业的指导;教师教育学院和实训中心主要负责竞赛组织、进度监督、初赛视频的录制与剪辑、备赛情况的验收、比赛材料的审核以及备赛全过程的统筹与指导等。这样保证了各个组别有统一的规范与要求,沿着共同目标迈进,畅通了反馈、落实通道,为整个备赛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决赛于11月29日—12月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比赛时间虽然短暂,却凝聚着整个团队的艰辛付出。教师教育学院协同各二级学院充分发挥“班—院—校—省—国”五级竞赛机制,在每年6月开始启动参赛选手的选拔工作。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副主任、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蒋溢说:“因为国赛竞争非常激烈,最终只有30%的选手能进决赛,因此整个暑假我们都在准备初赛。”蒋溢认为,初赛的选题是关键,其次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创新,并融入最新的教学理念。选题指导方面,指导教师要熟悉学科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前沿内容,在对比往年参赛课题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进行筛选,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内容。同时,参赛视频的质量也是决定选手能否在初赛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教育学院在赛事指导中制定了双重把关制度,不仅有指导老师对作品内容进行把关,教师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从整体上审核视频质量,并统一进行视频剪辑与制作。因此,作品中的每一处细节呈现都包含着师生的集体智慧。
回顾整个备赛经历,副院长蒋溢始终强调“提前准备”的重要性,正是秉持着“走在时间前面”的坚定信念,团队在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中逐渐建立起信心与优势。年初,教师教育学院便梳理出全年将会涉及的各项赛事活动,并及时制定了相应的备赛时间表,为竞赛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纲领。虽然今年开学因持续高温延期两周,但团队的准备工作始终在路上,早在7月中旬就组织召开了初赛备赛线上培训会。今年决赛时间较往年提前了一个月,从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到正式比赛的时间很短,因此团队采取了“非常规”策略:在完成初赛视频提交仅两天后,迅速召开决赛培训会,让所有参赛选手及时了解决赛规则并全身心投入决赛的备赛状态中。提前备赛不仅是掌握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更体现了团队的竞赛实力和必胜信心。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明智而有远见的。
在师范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像铸造一柄利剑一样,如果说备赛工作是打磨锋刃的过程,那么选手基本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则是淬炼钢铁的过程,没有好钢,再锋利的刀刃也易被摧折。基础技能和文化积淀是师范生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呈现优质课堂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也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到了决赛,选手首先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和ppt的制作,通过现场抽题进行3分钟的即兴讲演,并在8—10分钟内根据教学设计展示模拟授课。因此,相较于初赛,决赛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文化素养和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为了不遗漏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命题,彭钰虹背熟了5本高中语文教材、137篇课文,只为在赛场上得心应手;张星在构建教学思路时,有意识地联系生物和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主动担负起推动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面对陌生的环境,李文莉起初感到十分拘谨,但凭借此前8次参加师范技能竞赛的经验积累,她迅速调整心态,冷静地做好时间规划,厚积薄发,在比赛中呈现了最好的状态。从文本解读,到新颖精妙的教学设计;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到教育策略方法的运用;从课堂语言的精准组织,到教资教态的精致打磨,系统规范的技能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勇气成就了绵师学子在赛场上的完美展现。
虽然扎实的准备让师生有了必胜的信心,但当决赛来临的那一刻,许多老师还是因紧张而不敢观看自己学生的表现。得知学生获奖时,他们比学生还激动。艾虹特别指出“从教情怀”这一闪亮的精神标识:“我们的老师对学校、学生怀有一种深深的情感,这是支撑他们不计付出、倾心奉献的精神动力。”老师们以言传身教向“未来之师”诠释着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内涵,以行动证明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以德化人,始终与学生一起成长。
比赛虽已圆满落幕,但师生对于卓越的追求始终在路上。持续提升师范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目标指引,更需要勇于改革和创新。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全力支持学生在各级各类师范技能竞赛中创造佳绩,实现自我超越;教师团队求真务实,治学严谨,为学生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未来,学校还将持续探索如何调动学生“早讲晚练”积极性、如何促进学生工作与师范教育协同配合等问题,将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绵师学子在本次竞赛中斩获佳绩,既是鼓舞,也是契机,必将推动学校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绵师力量。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樊子麾 陈伦晖 审核:陈强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