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讯社

访革命老区 忆峥嵘岁月

  发布时间:2019-07-19 08:47:40  浏览:

7月17日上午,大学生通讯社“足迹”实践团队分成三组,分别前往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官山村、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等地,探访革命老区。  

团队第一小组成员与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琪,党委宣传部、统战部负责人,校团委负责人一同参观了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外,立有一塑雕像,该雕像描述了“送郎当红军”的故事,当地人民也创作出《送郎当红军》一歌,以此赞颂勇于为革命做出牺牲的烈士和敢为革命奉献的精神。随后,团队成员前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更加全面地了解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府内部各方面制度的建立。  

团队第二小组成员前往官山村,探访红军的故事。据悉,官山村因其当地大多数村民都是红军后代而被称作“红军村”。在官山村便民服务站,团队成员了解了“八子参军”的故事。杨荣显是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的村民,他将他的八个儿子先后送进军营。他的八个儿子都战死沙场的革命奉献自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团队成员。该村原村民赖先生表示,他家曾经是红军的临时住所,家中墙壁仍留有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随后,团队成员还前往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进行了参观。  

团队第三小组成员前往革命老区瑞金市叶坪乡,探访红军烈士后代。小组成员跟随红军烈士后代张茂桂到达并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旧址。在旧址内,张茂桂为团队成员讲述其父亲张才华参军的故事,他的父亲在家人的支持下参军入伍并成为来红军司令部号兵。据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旧址曾是张才华一家居住地。  

随后,小组成员在叶坪乡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敬老院,看望了一位名叫张茂钊的老红军。据他回忆,1934年,在毛泽覃率领的红军和游击队的号召下,15岁的张茂钊加入红军,带领游击队在山中与国民党周旋。在瑞金解放的前几天,张茂钊从瑞金壬田回到叶坪。新中国成立后,张茂钊担任过生产队队长,还担任过生产队的会计。如今,张茂钊已经有103岁高龄。  

此次革命老区的寻访,旨在使大学生通讯社“足迹”实践团队成员了解革命老区人民当年为红军长征所做出的贡献。军民团结,奋勇向前,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份奉献精神是历久弥新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是值得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倡导和学习的。